白日飞升!读完并理解这篇文章,完成一次认知能力的升维跃迁!-全球热点评
1、人类思维的底层逻辑
我想很多人大概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以前限制住自己思维上的一些概念被自己新的认知所否定后,自己往往会迎来一次思维认知能力上的巨大改变。
譬如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很多人从小被教育说要听大人的话。结果自己长大后,人生经验和阅历以及眼界逐渐增长后,却发现很多自己家长所讲的话是认知层次非常低的,而自己却一直被牢牢地束缚在这种认知的桎楛里无法挣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你有没有从深层次去考虑过这是为什么呢?
深入理解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逻辑后,再类比人类的思维,你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真相:人类的思维底层,其实跟计算机是没什么区别的。人类的思维底层也跟计算机一样是形而上学的逻辑,而不是直觉性的客观经验认知。
人类思维的最底层,其实只讲逻辑,而不讲认知。
而人类在底层思维逻辑之上的所有顶层认知,都是通过定义来实现的。
正如计算机的所有顶层程序的算法在最底层,其实也是通过对不同的逻辑电路的输出结果做定义来实现的。
中国古代就有一个著名的白马非马的思维实验。原文比较拖沓,我们将这个思维实验精简为一问一答的形式。
问:说白马不是一只马,这句话可以是正确的吗?
回答说:这是可以的。我们首先定义马是一种长成了马的形状而没有颜色的一种存在。那么有了颜色的马,包括白马、黑马、黄马就都不是马,因为它们不符合马没有颜色这一条件。我们可以将他们称作白马、黑马、黄马,但却不能将他们称作马。所以白马非马,在这种定义的前提下,是逻辑正确的。
看过这个思维实验后,你有什么感受呢?有些人说,这违反了人的直觉。
其实这种推论没有违反人的直觉,而是顺应了人的思维直觉的。
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我们违反的不是思维直觉,而是我们早已接受的一个思维定义:所有长成马的样子的动物,都可以叫做马。
如果我们一开始没有接受这种定义,那么我们也不会觉得白马非马这种说法很荒谬。
再举一个周星驰电影中的例子,在国产凌凌漆中,周星驰扮演的特工拿出一个鞋子形状的剃须刀,刮起了胡子,然后对袁咏仪扮演的女间谍说,这看起来是个鞋子,但实际上是一个剃须刀。
在这个逻辑中,一个前提的认知定义就是:一个有剃胡子功能的器具,就叫做剃须刀。
有了这个认知定义,我们的思维才能通过逻辑判断,认为周星驰在电影中所说的话是逻辑正确的。
再举一个更可怕一点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被灌输了屠杀异族就是为了给自己族人提供食物,异族人就是自己的食物的认知定义的话,那么他会毫无怜悯的去屠杀异族人类。因为在他的底层思维中,屠杀异族人类,已经是一种逻辑正确。
也因为人类思维这一特性,才有了洗脑这一现象。
以最具有特型意义的传销来作为例子。所有参与传销的底层人员,都首先接纳了一个定义就是这款产品或者这种行为有价值能赚钱。然后,在这些人还没有对这款产品或者这种行为能赚钱的这个定义去进行社会验证的时候,讲师就开始将这个定义进行逻辑推论,也就是经典的庞氏骗局逻辑。从逻辑上讲庞氏骗局没有任何错误,而错误的就在于这个逻辑形成的最初定义,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律。
当一个认知定义与其描述的客观环境的出现冲突的时候,那么由这个定义所导出的一些逻辑推论与判断结果都将在这个客观环境中出现错误。由这个认知定义经过思维逻辑的演变产生的支配人所做出的行为,也会被认为是在这个环境中是错误的。
正如,在现代社会中,一夫一妻被定义为符合道德价值观的行为。夫妻情侣间相互忠诚也被定义为正确的。大多数人在接受了这一个定义后,就会根据这个定义经过思维的逻辑演变,继而去驱动自己的思维意识形态及言行举止。
这系列底层定义,既能够催生出举案齐眉恩爱有加的夫妻,也能够催生出仇杀情杀的恶性案件。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不接受这些定义,那么什么感情背叛、伴侣出轨等等现象,对他来说可能从概念上就不会存在。他可能不会拥有天长地久的稳定的夫妻关系,但他也不会产生什么因为感情问题导致的自毁式行为。这样的例证,可以参考摩梭族的走婚。
当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所有思维逻辑,其实都起始于一些基础的定义后,你就已经开始逐渐进入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境界。一般的人都是顺着思维逻辑去思考问题,而很难脱离思维逻辑,从更高的一层次去审示这个逻辑的整体,尤其是这些逻辑的根部定义。
当你知道了自己的思维逻辑都源于一个定义后,就能容易从本质上去思考问题。你会尝试着去找到那些导致你一切思维逻辑结果的那些最初定义!
而后,针对这些最初定义,我们再进行实践性的经验性的逻辑辩证思考,对这一个定义的真假对错全面性片面性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我们就能从本质上解决很多问题。
人类的本能逻辑
说到这里,我需要着重提醒一下读者朋友们,你们要注意到,我上面所说的是人类的后天思维,而不是人类的本能。
思维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认知,而本能,是一种几乎先天存在的认知。
人类的思维有时可以压制住人类的本能,有时候人类的本能也能左右人类的思维,甚至跨越思维,直接驱使人类的行为。
如果说认识到了人类的思维本质是源于定义以及接受定义后的思维逻辑判断,那么人类的本能又从何而来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看看人类到底有哪些本能。
笔者在经过大量深入的思考后,认为人类(或许可以包括所有的动物),其实只有两种本能。
一种是寻找食物和水来补充能量维系生命。
第二种是进行交配繁衍后代。
而其他的所有认知,都可以说是后天形成的。
有人讲人类逃避危险规避死亡的行为也是一种本能,这一点在笔者看来是错误的。
对于婴儿而言,他甚至没有生与死的概念。对于很多因为生活不快乐(为便于理解,我们在这里将可以不快乐定义为,找不到食物和水来代表赚不到钱,享受不到良好的生活。用找不到交配对象来定义为感情生活不顺遭遇打击,这两种本能遭受严重损害后,导致的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他们甚至会主动求死以求解脱。
人之所以规避死亡,是因为人从幼儿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因为五感带来愉悦而产生的对生的眷恋这一认知。甚至可以说是在寻找食物与寻找交配对象的本能驱使下,才会产生对死亡的逃避。所以,人类本质上是为了追寻本能的愉悦和满足,才选择去规避死亡。如果人类自身因为某些原因,认为自己已经彻底丧失了追寻本能愉悦的可能性,很多人会选择死亡。
当然还有一些人,是可以在后天的思维认知的逻辑思考中产生愉悦的,所以人在形成意识后,只要还有能够产生愉悦的可能,就会有规避死亡的念头。
但是说回本能,你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对这两种本能的满足,才会让人类产生脱离于思维认知层面的快乐和满足感。
尤其是后者,很多人在性高潮的体验中,会产生一种即使死在这一刻也愿意的顶级愉悦感。
可以说,正是这种本能让人类这个物种在之前的数十万年中得以延续。
而当这两种本能完全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对于死亡似乎也就没那么逃避了。
所以,我们可以将人类主动规避死亡这一行为,称为一种本能性认知,而不能将其定义为本能。
本能是一种先天已经被定义好的行为逻辑。正如思维的逻辑性,也是先天已经被定义好的一样。
还有一个常被认为是人类本能的行为,是对后代及幼小的养育和爱护。这明显也是不对的。
人类的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在社会道德认知和本能认知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逻辑行为。
人类完成交配后,在本能上并不对后代有着要去养育的认知,甚至人类也并不知道交配会产生后代,这也是为什么男人总有一种拔吊无情的本能,而女人对男人本质上也不存在依赖的本能,女人本身的慕强心理也是对后天的认知定义产生认知并在社会行为中得到印证之后的一种思维逻辑使然。。
但是每个人类自身,大多都是在受到一定养育和爱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且环境的影响(如道德层面的思维定义等等),人类才有了对后代的养育和爱护的行为。
而养育后代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本质上是出于思维认知层面的,而不是出于本能层面。
举一个例子,在古代斯巴达,人们对后代的认知,就是要通过生育来筛选出健康强壮的婴儿,来满足斯巴达社会对强壮士兵和战斗力的需求。处于这种认知,斯巴达人才对健康强壮的后代有着养育和爱护的行为,而对出生即残疾生病的婴儿几乎毫无怜悯。只有建康强壮的婴儿,才会让古代斯巴达人产生愉悦和兴奋。而到了近现代,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认知的改变,对于出生的婴儿,即使有疾病,很多我们也能治好,所以大多数婴儿对我们来说在在思维认知层面都有能力代表着对未来的一种希望。
甚至,笔者在这里再举一个违背社会道德伦理的常识性现象,如果害怕影响到自己世界观的读者,建议直接跳过去。
这个常识性现象是这样的:为什么对于后代的感情,从本能上讲,母亲更偏爱男孩一些,父亲更偏爱女孩一些?注意,我说的是从本能上,而不是从社会认知上。当然我们可以委婉的说,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而在本质上,这种现象也是由于人类本能所造成的的本能逻辑影响着人类的意识,因为对男孩对于母亲,女孩对于父亲,在本能所产生的意识里,其实都增加了交配的可能性,这对本能是有益的。(害怕影响自己世界观的读者建议跳过上面的蓝色内容)
综上所述,笔者经过大量思考后才会认定,人类的本能其实只有两种,一是找食物吃补充能量延续生命,二是找寻交配对象和交配可能性来延续种群。
人类的情绪逻辑及行为逻辑
人类的一切行为(言行举止,情感情绪,思维活动等等),也都是建立在本能所产生的的本能思维逻辑与后天认知定义所形成的的思维逻辑基础之上的。这两种思维逻辑,我们常常将他们说成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是情绪化的其最底层是本能逻辑。
理性思维是更逻辑化的,其最底层是后天的思维定义。
要探讨人类的行为逻辑和情绪逻辑,就需要联系前文所说过的本能,先来阐述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的情绪不属于人类的本能。
首先情绪已经脱离了本能,成为了一种可被感知的意识状态。而这种意识状态,是可以被后天认知所改变的。
而笔者所定义的本能,是一种先天被定义的行为逻辑,是不可被改变的。我们下面来举一个例子。
生气是一种情绪。那我们为什么会生气?
是因为外部输入的信息侵害了我们思维定义的根基。
要么是侵害了后天认知定义的根基,要么是侵害了本能认知定义的根基。
再譬如我们在恋爱关系中,喜欢的女孩跟你交往一段时间后,说要跟你分手,然后不久她又跟另一个男孩在一起了。
从道德上说,她似乎没有什么错误,她没有在恋爱期间脚踩两只船。但你难免会生气,你会发现这种生气跟后天认知没有任何关系,几乎是天生的。因为女孩的这种行为侵害了你的生命本能所形成的认知根基。
女孩选择别的男孩不选择你,会让你的本能逻辑判断告知你失去了交配权,这严重损害了本能中我需要找异性交配的生命逻辑。
在相处的过程中,为了取悦女孩,你付出了时间和金钱,却没有得到回报,相当于你将本来能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食物奉献给了女孩,却换不来交配权,这又严重损害了你生命本能中要为自己寻找食物补充生命能量的本能逻辑。
所以,在自己的本能利益受到损害后,你会不受控制的生气。
如果我们有了足够的后天认知,我们可以跟自己说,人都自己选择感情的自由。人对爱情的付出应该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等等,用这些话(也可以被称为逻辑定义)来宽慰自己,并最终逐渐改变自己对待感情的态度,然后最终消解掉这种因为得不到的感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状态。
为了能够消解掉一些因生命本能所产生的自私自利的念头所带来的的社会问题,我们制定了各种行为准则,以及道德规范(这些也是我们出生以后就一直在接触的认知定义),并对能够压制自己自私自利念头选择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做出贡献的人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
但是你改变的只是这种情绪状态,形成这种情绪状态的底层本能,却依然存在。所以情绪不属于本能,而只是一种底层本能逻辑的产物。
再譬如,一个习惯于命令孩子做事让孩子服从于自己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也会生气。如果从本能逻辑上讲,孩子的存在是影响了自己生存本能的,我们需要付出金钱(本来可以满足自己的粮食食物)以及时间(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寻找更多交配对象)。我们付出这些本能利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好了,谁来告诉你目的?后天认知定义经过逻辑推理告诉你,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成长为一个人才后,可以帮助你采摘更多的食物,你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满足自己的本能需求。而且,在你的认知定义中如果这个孩子不听话他就不能成才,以后对你来说只会是个累赘进一步对你自身的本能利益造成负影响,你所有的付出可能就是白费的,到头来啥都得不到,白白损害了自己的生存本能利益。
所以,孩子在不服从你的命令的时候,你会感到生气。注意,这种生气的情绪是由于你的思维逻辑判断结果对本能逻辑判断造成了影响,并且是负影响,所以才产生的。
这里,我们分析了情绪形成的最底层逻辑,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源自于对自身本能利益的保护。与逃避死亡的行为一样,都是因为输入的信息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两种本能而导致的。
当然,上面的例子举证的都是负面情绪,对于正面情绪的例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照笔者所给出的这种思维分析方式去举一个例子分析一下。
说到这里,不知道读者有没有发现情绪产生的另一个关键点:
那就是我们的思维是如何推论出输入的信息会对我们的本能利益产生负收益或者正收益,继而产生情绪的呢?
文章在写到这里的时候,笔者忽然收到一个头条信息,提示我由于违规被扣了100元钱。
看到这个信息的一瞬间,我感到了愤怒和失落的情绪。
由于后天定义(当然这些定义是经过了社会实践所印证正确的定义,是符合目前我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所形成的逻辑认知,被扣钱,导致我金钱减少,继而导致我购买食物的能力减弱,同时也导致我向着穷光蛋进一步迈进,而穷光蛋在这个社会里是要几乎丧失掉交配权的。同时由于我对被头条扣钱这一行为无能为力,所以我感到非常的失落。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感受到失落之前,我的第一个被激发的情绪是生气,但这种生气很快被思维消解了下去,因为我的认知告诉我,生气毫无作用,因为我无力改变现状。然后我感受到的才是失落,当然隐约间,还是会有一丝丝的生气情绪在起伏不定。
因为被扣钱确实影响到了我的本能利益,对此本能逻辑肯定要做出反应。
而失落这种情绪是在本能逻辑框架与后天定义的认知逻辑框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当然,笔者可以通过对自身认知逻辑框架的解构分析,来尽量消除掉失落这种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但同时,笔者还要不停地通过后天定义的认知逻辑框架去束缚本能逻辑所产生的的更严重的负面情绪。
所以,要完全消除掉负面情绪是很难得。
所以,笔者做的就不是想着如何消灭负面情绪,而是利用后天定义的认知逻辑(理性思维)去思考分析如何能让自己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
经过了解我之所以被扣钱,是因为我在头条标注首发的一篇文章,在站外被盗用,然后被头条取消了首发,并且扣除了收益。头条是有维权功能的,于是我发起了维权和申诉,目前头条已经显示维权申诉成功,并且按照头条所说明的规则,被扣除的钱会在两个工作日内被返还。
那么,等到沉冤得雪,我的情绪必然是一种愉悦的情绪。但如果这笔被扣除的钱始终没有像头条所说的返还给我的话,那我的情绪也是难以避免的。
正如百姓遭受了欺凌,会有两种选择,第一本能逻辑驱使下的反应是反抗并报复。第二是后天定义的认知逻辑框架所驱使的反应,向相关部门请求帮助以维护自身利益。
说到这里,我们就讲解完了人类的情绪逻辑。下一步就是要讲解人类的行为逻辑。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人类所指定的很多后天认知定义(道德准则法律法规),有一部分内容就是为了避免让人类产生这种本能性的恶劣情绪,继而导致恶性事件发生而制定的。一旦有人破坏了这些道德准则,因为这些道德准则的破坏,对你的个人本能利益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所以,你也会感觉到生气。
譬如,我们听到马蓉婚内出轨王宝强男助理,而且还转移王宝强财产,我们都会对她的这一行为生气。因为这种行为侵害了我们的道德体系这种后天认知的定义,而这种后天定义所形成的思维逻辑,是因为联系到了我们的本能认知才让我们产生了生气这种情绪。
如果外界的输入信息没有联系到我们这种本能的逻辑认知,我们可能就不会产生什么任何情绪。
那么,有哪些后天定义的思维逻辑认知是跟我们的本能逻辑框架没有任何关系的呢?
在笔者看来其实所有的目前被我们称为科学的后天定义思维逻辑认知,都是跟我们的本能逻辑框架没有任何联系的。
学习这些知识,之所以会让我们觉得苦恼或者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后天形成的思维定义:就是掌握知识越多的人,才有可能在这个世界成就一番事业。也就意味着他能更好的保障和满足自己的本能利益。
也因为这个思维定义,在我们学习不好这些知识的时候,难免就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懊恼情绪中,因为这个思维定义的逻辑推到结果就是,你学不要这些知识,你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自己的本能利益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和满足。
可见,许多事情之所以导致我们产生情绪,是通过一个后天的思维定义的逻辑推论后,才将这种信息转换成了能够被我们的本能逻辑框架所接受的信息,并促使本能做出反应的。
这种思维定义有着简单化的倾向,说到底也是虚荣这一情绪状态产生的原因。
譬如开一辆宝马(保时捷)之类的豪车,就能得到很多女孩的爱慕(获取更多的交配权),这种思维定义简单粗暴,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一定印证。
而对女孩来说,开豪车的男人之所以有吸引力力,也是源于一个简单粗暴的思维定义,开豪车的男人都很有钱,很有能力,能够更好的满足我的本能需求。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很多读者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要想人不产生太多的情绪,那么就要想办法切断输入信息与本能逻辑框架之间的关系。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指向本能利益的由后天认知所形成的思维定义。找到了这个思维定义,然后尝试着去否定它,那么你的很多情绪化问题造成的心理症结都会迎刃而解。
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人工智能与人类真的还有区别吗?
通过文章开始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人类的思维其实在底层与计算机一样,只有逻辑判断,而没有认知。
所谓的认知,是后天通过经验与定义,经过逻辑判断后才形成的。
这与计算机一样。计算机本身也没有认知,只有电路的通断,人类给电路的通断定义好的表征意义,然后经过电路设计,形成了一系列逻辑来表征我们要表达的事物。
最后我们还要通过验证判断计算机设计的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
人类也一样,我们出生后,就开始被家庭和社会给我们灌输了很多定义。我们正是在这些定义的逻辑框架内,去指导我们的言行和思想。
我们自身也要意识到一点,任何定义都是在我们的人生中不断地被我们所感知到的本能意识框架在反复验证的。
如今的人工智能AI,也被赋予了这种不断反复验证的能力。不过人工智能ai的深度学习模型的“本能”,说到底就是人类设定的几个参数。它的反复迭代,都是为了让自身程序的运行结果更接近人类设定的这些参数。人工智能AI在顶层程序上,已经获得了一种自我修正的本能。
那么反观人类,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不断地对原先被定义过的思维发出质疑。人类整体也在不断的修正着自己道德标准和科学知识体系,那么,我们人类的本能又是谁赋予的呢?我们人类最终要去接近的那几个“参数”,又是什么呢?
如果几个参数真的存在答案,那么对于人类整体与人类个体,这几个参数又是否是相同的呢?聪明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能给出答案吗?
标签: